以太坊 dApp 如何在 TON 上找到新家

No items found.
August 4, 2025
 • 

在加密领域,我们总把“创新”误认为是“发明”——新的链、新的 VM、新的架构设计。但真正的技术创新,不只是构建了什么,而是你把它部署在哪里

Ethereum 给了我们可组合性。Solana 解决了吞吐量问题。但“分发”问题——谁解决了?还没人真正解决。

现在有了 TAC。

在远离各类技术会议、tokenomics 辩论的现实世界,有十亿用户每天在 Telegram 上滑动、点击、转账、发贴纸。他们不在用新的 L1,也不在打开 dApp 浏览器。他们就在 Telegram 里。

TAC 构建的是连接以太坊开发逻辑与 Telegram 用户界面的桥梁。它是一种部署在 TON 生态内、与以太坊 EVM 完全兼容的基础设施,开发者无需重写 Solidity 合约,就能将协议逻辑直接部署进 Telegram 环境。

Web3 中被忽略的「分发层」问题

标准流程大家都熟:部署合约 → 通过审计 → 搭前端 → 上线 → Tweet 宣发 → 然后……冷场。

问题不在链,不在 VM,不在 gas,而在“没人用”。协议不是技术出问题才死,而是没人访问、没人留存。

Web3 已经打通了融资、Token 激励这些“资本路径”,但它没有解决“谁来用”的问题。

TAC 不改写你已有的一切,只是让你能部署到 Telegram 用户真正活跃的环境中。

TAC 技术架构

TAC 是一个 EVM 兼容链,让你可以无缝部署 Solidity 合约,并通过 Telegram MiniApps 与 TON 钱包访问。

技术关键点:

  • EVM 100% 兼容:不需要改代码,不需要重写逻辑,原有 tooling/Audit/CI/CD 全部复用。
  • 无需用户教育:MiniApp + TON Wallet 是 Telegram 用户原本就习惯的路径,无需讲 RPC、ChainID、Bridge。
  • Cross-chain 通信抽象:TAC Adapter 已内建,自动完成桥接、锁仓、消息传递。
  • 非 L2,不破坏原链结构:不是 Layer 2,不分裂你原有的流动性,而是以新位置延展协议使用场景。

TAC 的设计目标很明确:让 Telegram 成为 DeFi 的分发终端,而不是再做一个链或钱包。

应用逻辑:作为「中间件」的 dApp

TAC 不期望你构建一个全新 UI 的 DeFi 应用,而是让你把协议逻辑嵌入已有的 Telegram 应用中。

比如:

  • 一个已有 1000 万用户的 Telegram 游戏,把你的收益逻辑当做道具系统集成。
  • 一个聊天机器人,可以调用你写的合约,实现无缝交易/借贷。
  • 一个支付应用直接调用 Morpho 的逻辑,做到“边转账边赚利息”。

你无需再拉新、做引导、教育用户钱包使用,而是让协议 嵌入用户行为路径之中

开发者需要做什么?

需要做

  • 将合约部署到 TAC(独立实例)
  • 提供初始流动性
  • 部分适配 UI 逻辑至 Telegram MiniApp 框架

不需要做

  • 重写合约逻辑以适配新 VM
  • 构建独立钱包 SDK
  • 教用户如何用 bridge / RPC / gas

TAC = Infra + 通路 + 用户入口

协议 + 合约 = 你做
用户行为场景、流量入口 = TAC 给

不是桥,是执行层的网关

大多数 bridge 只是 token 的转移路径。但 TAC 迁移的是执行上下文。合约逻辑运行在 TAC 链上,交互 UI 是 Telegram MiniApp,签名通过 TON 钱包完成。

这是一次架构级别的「native merge」:将以太坊协议层与 TON 用户体验层打通,底层是合约,上层是消费者入口。

对于已上线协议开发者,这意味着:

  • 分发环境变化:你可以部署逻辑到一个真实日活过亿的用户平台。
  • 社交裂变能力:Telegram 内嵌 viral 模块,让协议获客逻辑变为嵌入式传播。
  • PMF 快速验证:你可以在 MiniApp 环境里快速验证交易逻辑是否真正受用户欢迎。
  • 从“协议”升级为“基础设施”:别再只是做前端产品,TAC 让你成为嵌入 Telegram 生态的底层逻辑组件。

主流协议正在部署:

Curve、Euler、Morpho 正在将其核心逻辑集成进 TAC:

  • Curve 作为 Telegram 上 MiniApp 的稳定币交易后端,用户无需了解 LP、滑点、gas。
  • Euler 可为游戏场景提供无感收益策略,收益流程全埋入游戏逻辑中。
  • Morpho 可在跨境支付场景中提供边转账边生息的能力,把用户资金最大化利用。

最终用户甚至不会意识到背后是 DeFi 协议——他们只知道:“这个按钮点了就能赚收益/完成交易”

总结:未来不只在链上,而是在 App 里

未来十亿用户不会装 MetaMask,不会读 Docs,不会 Bridge 不同 Layer。

但他们会在 Telegram 上点击按钮

那一刻,你的合约是否已经准备好在那个按钮后运行?是否能支持那个 MiniApp 的体验逻辑?是否是 Telegram 上的核心执行引擎?

TAC 不替你做市场,但它提供的是 Ethereum 从未给过你的东西:

一个真实存在的分发接口。

这不仅是升级,是一次彻底的分发路径重构。